斑状皮肤萎缩的症状和说明
斑状皮肤萎缩的特征是皮肤发生圆形或椭圆形萎缩松弛的疝样斑,又称松弛症,临床常分为两种类型:
一、Jadassohn氏松弛症
又称红斑性皮肤松弛症,斑状萎缩性皮炎。开始为边界明显圆形,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斑,约5~10毫米大小,或更大些,随后中心部分逐渐萎缩,发亮起皱,边缘颜色不变,中心色淡,而成环形,环形中心皮肤慢慢柔软皱起,呈软瘤状,压之则下陷,抬起则复原,呈疝样表现。好发于面部、躯干,特别是肩部。可单发,也可多发,无自觉症状。长时间后皮疹成为淡白色或珍珠母色。不波及粘膜。
二、Schweninger-Buzzi氏松弛症
此病又称无红斑性皮肤松弛症。此型皮肤表面无红斑,损害为多发,甚至高达百个以上,大小约1~2厘米直径,有时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,最后形成淡白色柔软疝样斑状物,似袋状。常发于躯干及四肢。
斑状萎缩常发于青年和中年女性,偶见于男性,目前病因不清,病程长,皮损终生不变,治疗比较困难。病理变化表皮萎缩,基底层色素减少,真皮萎缩,胶原纤维变性,弹力纤维破坏或消失。在Jadassohn型中,有炎症反应,尤其在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、中性细胞及嗜伊红白细胞浸润,而Schweninger-Buzzi型炎症反应则不明显或很轻。
还有一型Pellizari型,即先有风团,反复发作后形成柔软囊性疝样斑状萎缩,亦称Jadassohn-Pellizari型皮肤萎缩。
斑状萎缩就皮疹看,有时很像小的神经纤维瘤,柔软而由疝样感,但仔细观察,此病具有皮肤萎缩、起皱、不隆起、无悬垂、没有广泛的咖啡斑,皮损一般较少;神经纤维瘤是幼年发病,皮疹不萎缩,常隆起悬垂,或形成大的赘瘤,有广泛的大小不等咖啡斑,鉴别时切勿混淆。另外应注意与一些继发性斑状皮肤萎缩斑相鉴别,如梅毒、麻风、盘状红斑狼疮等。这些病症在皮肤萎缩前都有典型的原发病史,根据病史不难区别。哈尔滨肤康皮肤病医院编辑!
哈尔滨肤康医院是皮肤病专科医院,经过多年的努力, 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预防、医疗、康复、科研、学术交流于一体医院…[详细]